博安达——让生态环境更美好

2018全国互联网环境会议丨聚焦环境治理,推动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

2018-07-30

7月28-30日,2018全国互联网环境会议在贵州·贵阳盛大举办。本次会议在生态环境部指导下,由中国环境报社、贵州省环境保护厅等联合主办,中国环境网贵州省环境宣教中心承办,深圳市博安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生态环境大数据智能化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独家支持并参与了本次会议。

本届会议以“互联网+时代,利用大数据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为主题,现场云集了各地生态环境部门相关负责人、环境数据与信息化领域专家、环境互联网技术利用单位等,共同探讨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创新生态环境监管模式、加强生态环境信息公开等问题,以进一步提升环境治理能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会议开幕后,中国环境报社社长李瑞农、贵州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陈程分别致开幕辞,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宣教司司长刘友宾、生态环境部应急中心副主任马建华、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于红霞等发表主旨演讲,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自发、博安达首席产品官史博等主旨报告。发言代表们针对国内生态环境大数据发展前景规划与未来定位、环境监管问题及解决方案等做了深入专业的报告分享,现场反响热烈。

在主旨报告环节,博安达首席产品官史博做了题为《以数据资产管控思维,打造新型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的主旨报告。

史博指出,博安达在生态环境信息化领域已深耕多年,在深入理解国内环境管理工作的基础上,面对国内生态环境大数据运用的诸多困境,要通过“打好基础设施服务、构建大数据技术支撑平台、整合大数据资源目录整合,挖掘数据应用价值”来真正实现生态环境大数据价值。

此外,通过把海量的生态环境大数据统一接入并构建一套完整的新型标准管理体系,统一对数据资源信息化服务;在基于统一的能力开放平台上,通过统一运营管理软件开发者,为环保行业、用户提供标准一致、高效便捷的大数据信息服务。通过新型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实现生态环境大数据的统一接入标准、统一数据资源、统一信息化服务、统一运维管理。

随后,“2018年智慧环保创新案例”在2018全国环境互联网会议上隆重揭晓其中,由博安达提供技术支持的“襄阳市大气污染源清单在臭氧污染防治中的应用”此次也荣耀获选。

该项目以臭氧污染防治为切入点,通过编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并开发空气质量保障决策支持系统,从而为大气污染精准提供依据,有的放矢,科技“增蓝”,助力襄阳市提升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作战能力”,让大气污染治理更加科学、精准、有效。

在圆桌会议环节,参会嘉宾围绕“信息技术在环境治理与监管领域的运营情况与问题”这一议题展开深入交流,现场精彩纷呈,与会代表针对环境治理信息化工作进行互联互通献计献策。

博安达副总裁马占军作为发言人之一,就“信息化系统的建立要围绕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分享探讨。马占军指出,近年来环境管理工作有很多变化,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是现在环境管理目标越来越明确;第二是数据更多元;第三是在技术方面更综合;第四是业务应用开始注重闭环管理。

基于以上变化,马占军建议:第一是信息系统要围绕环境质量改善这一目标设计,要按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将监管、监测、监察业务更好融合起来,而不是传统的将监测系统、监管、监察系统割裂开。第二是整合与创新。将原有的污染源在线监控数据、视频监控数据、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超站、微型站数据、跨部门数据全部组织起来,围绕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整合这些数据,为创新应用奠定基础。第三,要围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来设计业务应用。

2018全国互联网环境会议在各会务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圆满闭幕。据悉,由中国环境报社主办的全国环境互联网会议已成功举办了三届。会议每年均高度聚焦互联网、大数据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问题,对于加强生态环境信息化工作交流、提升环境监管水平、推进环境信息公开、改进生态环境信息传播等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