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安达——让生态环境更美好

直播中国国际环保展 | 深圳市博安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马占军: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测、评、管”三位一体的解决方案

2018-06-08

 

 来源:中国环境

原文网址:https://app.cenews.com.cn/hjb/page/index.php?id=8029602&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主持人:我们主要想了解一下政策环境信息化和智慧环保有哪些有利条件,您的公司从中看到哪些机遇?

马占军:

国家这几年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2016年出台了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总体方案,对生态环境大数据的应用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在环境决策、监管、公共服务方面要做到智慧化、科学化、便民化。

前段时间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明确要用科技手段为改善环境提供支持。

我们主要负责信息化这一块,即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和应用,通过软件和咨询服务的形式为客户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国家的政策给我们整个行业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我们也想抓住这个机会,把公司多年经营的经验和能力转化好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客户。

我们公司2000年成立,到现在有18年的历史。我自己做环保12年,也经历了环保信息化从每年的产值很低,到现在产值很高的阶段。这里面既有国家的重视,也有各地政府部门的重视。

我明显感觉到,现在各地市长不再只关注GDP,也开始关注环境指标。地方政府的重视和资金投入的加大为数据发挥真正的服务效果上提供了很好的支撑。

所以政策对整个行业的推动是全方位的,除了领导人的重视,还有资金的投入,还能带动更多公司加入,大家一起打造环保生态圈。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数据共享,那如何把数据最大化利用到地方环境的治理中,您有没有相关案例?

马占军:

环保发展从数字环保到智慧环保,数据的价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原来我们建了污染源云监控,装了很多设备,现在也在装水质监测设备,这里面积累了大量的数据。

这些数据怎么发挥作用?我认为有三个关键点,第一个就是要全面采集。数据的来源包括传统的监测监察监管的业务数据,而现在有一个变化,即我们有了更低成本的设备,可以更好捕捉到城市污染的趋势,可以在第一时间采取行动。另外,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已经可以做到一小时采集一组数据。此外,除了传统的环保部门之外,气象、水利、农业、国土、公安这些部门的数据我们也在获取。生态环境保护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众多部门的参与。

主持人:协同参与。

马占军:

第二,充分融合。我们有卫星遥感数据,有地面数据,有传统业务数据,通过手机终端采集的数据等等,这些数据要充分的融合起来,围绕管理需求解决问题。不像原来的信息孤岛,他是独立的没有融合起来,充分融合对提升数据的价值也很重要,这些数据怎么用要着重考虑。

第三,要以解决问题的导向开展相关工作。十三五的核心目标之一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也就是解决水、气、土的问题。要围绕这些问题真正地组织数据。

十一五的时候,我们讲以总量减排为核心;十二五,我们讲总量减排和环境改善并重。十三五很大的变化是要关注空气质量有没有改善,水质有没有改善,这是一个系统的工作。我们现在设计的新型的智慧环境系统或者生态环境大数据,针对的是水污染防治、气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的系统。这些系统里有监测监察监管决策,他围绕环境要素组织这些系统。

主持人:第三个问题是围绕环境目标改善做了怎样的准备和解决方案。您说目前正在带动更多公司参与环保,那我们公司相比起来发挥了什么样的优势,有什么核心竞争力?

马占军:

第三个问题我再展开一下,围绕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是提供测、评、管,三位一体的解决方案,测可以理解为监测+预测,评是评价分析评估考核,管,日常的业务开展怎么围绕这个生态环境改善目标开展业务。

测这个方面主要讲的是天、空、地一体化综合观测、卫星遥感数据和无人机的监测。

除了固定的站点监测,我们也跟做移动监测车的厂商合作,在车上装上颗粒物的激光雷达,可以测到城市垂直污染扩散情况,比如是不是外地沙尘的传输,什么高度传输过去的。如果放在楼顶可以做水平扫描,我们去年在很多城市用激光雷达水平扫描,很好地找到了散乱污,再结合现场检查快速锁定污染。

还有大家关注臭氧的污染问题,我们在襄阳、恩施有车载VOC监测仪器,它可以做定点的也可以移动扫描,可以捕捉到一百多个物种的趋势,从而找到对臭氧形成的影响。

第二,评。拿到数据之后,我首先对数据分析评价,分析哪个污染物超标了,什么时间段超标,它的变化特征是什么。我们还会用到一些源解析的模型,比如PM2.5来源于哪一类源,要找到污染的成因。基于这些数据,如果以一个城市为例,我们会对区县有空气质量排名,空气质量达标考核等等。现在各个区县的书记手机上都装了APP,可以看到排名,如果排名落后会很着急会安排解决问题。

另外,城市管理方面,我们也在分析到底采取哪些措施可以在短期应急和中长期改善方面提供决策支持,我们做了详细的排放清单和减排措施库。可以模拟出来采取这些措施以后,空气质量改善到什么程度,PM2.5浓度下降多少。这是一个预评估,我们怎么有预见性地做这部分,比如分析这几年的生产规律,可以错峰生产,可以移到夏季或者冬季等。

还有,采取这个措施之后,过一段时间用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再回过头评估当时制订的措施是不是合理,是不是有改善空间,这是后评估,我们减排措施有预评估和后评估。

第三,管。我们既然制订了这些措施,怎么把措施落实下去?以厦门集美为例,一旦微站超标会触发预警,第一时间快速通知检查人员,手机上会提示有一个任务,他要到现场检查,采取拍照和记录的方式,通过手机上传到中心端,然后局长会根据需要安排执法人员做专项执法,这样我们在整个管理上能够精细化的开展工作。另外,精细化管控要有预先性的开展,还要考虑成本,考虑兼顾经济发展指标。

我们在襄阳做的建议VOC相关的企业可以把上午的生产错峰安排到晚上开展。因为很多监测数据表明,上午十点到下午三点是臭氧快速飙升的时间段,可以采取错峰生产。这样我们可以更智慧地制定政策,引导企业,既能兼顾经济发展需要又兼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

我们还开发APP产品,有给部长看各地的查处情况,案件情况,违法类型,还有专给部里领导用的APP,可以宏观地看整个发展趋势。这个手段可以更有针对性的有的放矢,靶向治理,这是在经济化管控的管字上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