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断突破与创新——集美网格化大气污染监控平台
2018-03-23
-
厦门市集美区网格化大气污染监控平台由博安达公司于2017年底建设完成。该平台全面接入集美区国控站、微型站数据,提供空气质量现状分析、污染成因分析、污染应急现场检查、空气质量保障效果评估一体化应用,有力推动了集美区大气污染网格化、精细化、科学化能力建设。
集美网格化大气污染监控平台系统
集美区行政区划面积270余平方公里,下辖两镇四街,区内有侨英北部工业区、后溪工业组团、灌口工业组团、杏北工业区、杏林中亚城工业区、杏滨台商投资区等多个成熟的工业规划区,涉及橡胶、机械制造、化工、印刷多个产业,除了大的产业配套外,区域内衍生产业也很活跃,2017年灌口镇更是入围全国百强镇,2017年度集美区的有148个区管工地建设项目、97个市管工地建设项目、25个市管道路建设项目施工。经济发展和建设带来的环境管控问题也同样突出,工业建成区内和周边的环境投诉量也居高不下,尤其是涉气的投诉,见味不见形,无来源、无方位、无痕迹,检查全靠执法人员的鼻子并且难已事后追查。传统检查方式应对工业生产中废气的跑、冒、露和工程建设中的扬尘污染是捉襟见肘。
集美区在2017年年底前在全区建成区近180平方公里的范围按照“3*3”平方公里的划分标准,布设约20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微型站作为小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点位,配合已有4个标准站,在全区的范围内形成空气质量监控网络。通过应用大气网格化监控平台,一旦出现点位监测数据超标或触发集美区大气轻微污染天气预警情况,系统将第一时间报警并启动污染溯源进而发起现场检查任务,环保部门会同所属街道相关管理人员在“3*3”平方公里范围内排查污染源,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监管更高效、更精准,为改善辖区内空气质量起到及时预警、调度、监督的作用。
系统特色
多样化的监测数据分析,全面了解污染状况
系统针对微型站、标准站等网格化监测数据,以列表形式展示实时空气质量及变化、以日历形式总览城市空气质量情况、以各类报表形式总结空气质量状况,帮助用户全面了解城市污染状况。
精细化达标考核分析,压力传导更具体
基于网格化微型站监测数据和年度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计算街镇的空气质量达标率与污染物年度目标完成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可将污染区域定位至街镇级别,为精准治污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多维度的污染成因分析,为说清污染特征提供支持
应用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气象数据、气团轨迹追踪技术和卫星遥感数据等分析区域大气污染天气形成的规律及特点,为重点活动的空气质量保障及长期的污染控制方案制订提供有力支持。
及时预警、快速检查,污染防治工作更加高效
基于网格化监控,第一时间预警,通过气象数据分析、气团轨迹分析技术找到污染源,最后利用移动端现场检查APP系统对企业相关停产、限产要求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记录,快速锁定污染企业,保障空气质量目标的实现,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