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8
近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首次举办全省生态环境非现场监管执法技能竞赛。此次竞赛是落实生态环境部与省生态环境厅两级实战练兵方案的创新实践,旨在以创新赋能推动执法模式转型升级。全省21个地市共84名参赛选手齐聚赛场,完成为期三天半的非现场监管执法技能比拼。
“创新、实战、减负”是此次竞赛的三大亮点。
创新——加大数据赋能,适应执法转型。首次探索非现场监管执法竞技模式,通过寻找“蛛丝马迹”探寻“真相”,实现对企业环境治理情况立体化画像与无感式监管。
聚焦火电、钢铁、水泥、玻璃、电镀、印染等行业,参赛选手依托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与基础数据库系统、省固体废物环境监管信息平台、省生态环境厅大数据中心等平台系统,对多平台数据进行联动比对和综合分析判断,多维度、多领域分析非现场监管执法问题线索,研判数据之间的合理性、关联性和逻辑性,透过数据找出隐藏在数据背后的环境违法问题线索,推动实现执法手段向智能化转型。
实战——以实战强本领、练技能。分批次发放任务,选手同考“一张试卷”,齐写生态答案。
省生态环境厅从全省9000余家排污许可重点管理和5000余家安装自动监控的排污单位中,精选4500余家重点排污单位构建考核题库,分批次发放给参赛选手,使其了解全省排污单位真实情况,实现选手“题目相同”。参赛选手每日按要求逐项填报环境违法线索,线索研判深度、描述精准度与定性清晰度直接决定得分权重。
竞赛期间,21个地市共分析研判出3000余条问题线索,筛选提交出2100条高价值环境违法问题线索,省生态环境厅将进一步筛选后按地市、分类型、逐批次,转交各地市开展精准核查,实现线上线下高效衔接,推动执法效率大提升。
减负——为企业减负,为基层松绑。聚焦规范涉企检查与精准监管,省生态环境厅探索构建“非现场精准识疑+现场高效核查”执法新格局,打好减负增效“组合拳”。
一方面,不断转变监管理念。通过竞赛,引导执法人员认真贯彻落实生态环境部《关于严格规范生态环境行政检查 大力提升执法质效的通知》精神,落实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着力破解企业反映强烈的检查频次过高、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等痛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另一方面,持续拓宽非现场监管执法手段,积极打造非现场监管执法体系,指导地方在排污许可、自动监控、危险废物等领域积累非现场监管执法的经验,逐步推进执法模式从“人防”转向“技防”,为基层执法人员松绑增效。
参赛选手赛后表示,通过本次竞赛,深刻认识到非现场执法在提高执法效能、拓宽监管范围上的显著优势,也深感在跨平台数据关联分析和异常模式快速识别上的不足,表示将加强学习,尽快适应新时期执法要求,不断提升执法技能。
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处相关负责同志指出,创新竞赛方式,旨在引导各地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在“创新赋能”中转型升级,在“实战练兵”中锤炼本领,在“减负增效”中展现担当,本次竞赛,为全省推行“非现场精准识疑+现场高效核查”的新型执法模式、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执法质效奠定了坚实基础,迈上了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