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1
导语:生态环境执法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实战练兵的淬炼。在“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实战大练兵暨执法稽查培训班”举办期间,本刊对话山东、福建、安徽、河北、重庆五省(市)生态环境执法部门,聚焦大练兵成果转化的实践路径——从山东“一体化指挥平台”实现全链条数字化执法,到福建“三推动三保障”机制提升执法效能;从河北“数智系统”兼顾监管与服务,到重庆“训战一体”的实战实训模式……各地通过科技赋能、制度创新、实战实训等方式,将练兵成效转化为精准执法的硬实力,筑牢生态环境保护的执法防线。
Q-1《环境保护》:在“数智领航”背景下,山东枣庄的“一中心、一张图、一平台、N应用”一体化指挥平台在技术上如何整合多源数据并实现智能分析?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生态环境治理成果?
山东省枣庄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
山东枣庄通过技术创新与场景应用双轮驱动,实现数智执法提质增效。在“数据整合与智能分析”方面,首先搭建标准化数据平台,统一数据采集与传输标准,打通2万路监测数据链路,消除数据孤岛;其次开发“枣查枣纠”“枣换炭”等智能模块,嵌入13项筛查规则与多维算法,对自动监测、排污许可、用电监控、管理台账等多源数据进行实时交叉验证,精准识别异常波动;最后构建可视化指挥系统,将数据转化为动态热力图与污染源分布图,为执法决策提供直观支撑。
在治理成果转化上,平台依托三大核心功能构建闭环体系。一是全时段监测预警,实现精准打击。例如,2024年6月,“枣查枣纠”模块通过算法发现某印染企业废水污染物浓度与流量异常背离,系统秒级预警后,执法人员利用无人机锁定企业清水稀释篡改数据的违法证据,2小时内完成查处。二是全流程污染溯源,破解治理难题。例如,2024年某国控断面挥发酚超标,平台融合水质指纹分析与管网拓扑数据,锁定可疑区域,结合暗管探测技术,精准定位上游化工企业偷排行为,案件侦破后优化监测网络,保障7个国控断面连续三年水质达标。三是全过程闭环处置,确保长效治理。通过“一筛查三推送”机制,将异常数据同步推送至监管、监测、执法、专家团队。以砖瓦企业谎报工况案为例,系统比对生产参数与排污数据触发预警,多部门线上会商制定方案,24小时内完成查处与整改督办。平台运行以来,累计筛查1300余条异常数据,推动300余个问题整改,查处90余起案件,实现“发现—研判—推送—处置—整改”全链条数字化管理。
Q-2《环境保护》:福建在生态环境执法领域有哪些特色实践,如何通过机制创新提升执法效能?
福建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总队:
福建通过推动能力建设保障执法质效、推动制度实施保障执法规范、推动正向激励保障人文关怀(三推动三保障),系统提升执法效能。
在能力建设方面,福建通过规范化建设与人才培育相结合,提升执法效能。全省累计投入超1亿元配备执法装备13691台(套),推动科技装备在执法中应用。推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89名行业领军人才进行现场实战带教。同时,开展“送培训下基层”活动,每年组织600余名执法人员培训,加速年轻干部成长。
在制度规范方面,福建通过建立健全执法制度,提升执法精准度。以省政府令出台《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制定危废监管、在线监控执法、第三方机构等执法指南,为基层执法人员精准提供办案指引。参照国家实行“双审一议”模式,组织案审、执法人员开展全省交叉互评。将执法全流程规范纳入稽查,培养骨干、规范流程、强化结果应用,促进执法规范。
在激励措施方面,福建通过多元化激励措施提升了队伍战斗力。主动协调省委组织部并获得同意,对全国先进集体和个人记功嘉奖,累计记集体三等功22家次、集体嘉奖35家次、个人嘉奖70人次。对接工青妇等部门,累计申报“五一先锋号”荣誉18家次、“巾帼文明岗”1家次、“五一劳动奖章”荣誉6人次、“数字工匠(金牌工匠)”44人次、“青年岗位能手”3人次。
在执法实践中,省本级成立危废、在线2个专业组,由分管副厅长任组长,上足力量连续作战,先后多起重大案件实施专案攻坚。2024年“两打”专项查处违法案件255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43件;“第三方打假”专项查处违法案件224件,省级发布典型案例62个,3个获部级采纳;“清水蓝天”十年行动累计移送涉嫌污染犯罪案件535起,行政拘留案件1415起。这些执法办案数据充分印证了机制创新对执法效能的带动提升。
Q-3《环境保护》:“深耕实战强本领”过程中,如何针对不同岗位、层级设计差异化练兵方案?青年执法人员的成长路径是怎样的?
安徽省合肥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为了将全员练兵的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安徽省近几年来建立起了“基层点菜、省厅上菜”的培训模式,结合需求组织实训基地培训班,在偏远地区的“巡回课堂”,“一案一讲”让经验丰富的执法老兵走上讲台,传授技巧心得;组织执法技能竞赛,选派执法人员积极参加监督帮扶,都起到了非常好的练兵效果。对于青年执法人员的成长路径:首先,勤学善思方能筑牢执法根基,珍惜各种培训机会,多看、多听、多问、多想,打牢执法基础。其次,执法利剑当磨砺于躬身力行。大练兵的“战场”在一线,能力的“试金石”是案件,深耕实战是最迅速的成长路径。最后,不惧挑战主动融入科技之变。科技+执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作为一名执法人员,唯有直面挑战方能顺势而为、应势而上。
Q-4《环境保护》:河北省在生态环境执法领域如何通过数智化手段实现“监管效能”与“服务优化”的双向提升?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执法局:
河北以“数智环保执法服务系统”为核心,构建“预警—调度—整改”全流程非现场监管体系,实现执法模式从“人海战术”向“智能精准”转型。系统接入自动监控、分表计电等数据,已发出11.01万条事前预警,帮助企业规避违法风险;开发入企扫码登记功能,省、市、县三级执法人员须扫码入企,企业可对服务态度、执法规范等进行评价,累计收到3.53万家次评价,平均得分9.95分。
在提升监管效能方面,通过系统开展数字化稽查考核,覆盖执法记录、处罚案卷等28项内容,对保定市易县分局等16个问题突出单位开展专案稽查,形成“发现问题—交办整改—追责问责”闭环。同时,将25种轻微违法纳入免罚清单,2024年办理1246件免罚案件,免罚金额1.56亿元,实现“严管”与“厚爱”结合。
Q-5《环境保护》:“实战实训”如何实现“训战一体”?重庆市在应急处置、专项行动等场景中,练兵成果是如何转化为实战能力的?
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
重庆将执法大练兵活动和执法工作紧密结合,将大练兵融入日常执法、专项行动、执法稽查、案卷评审等全过程各方面,结合执法重点工作目标制定大练兵活动方案及评审指标,将执法工作成效运用到大练兵结果评审中。在实战中练兵,以战代练,以练促战,实战过程和练兵过程有机结合,练兵成果和实战成效相互促进,从而实现“训战一体”。
一是开展机构规范化建设,滚动实施执法培训,为执法练兵活动提供有力支撑。强硬件,完成辖区内39个生态环境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完成率100%;全市累计配备9590件标配装备配备,460件选配装备配备;完成办公场所、执法车辆及装备配备的统一标志工作。提能力,建立四个实战实训基地,滚动实施执法类公务员示范班、执法人员岗位培训班、行刑衔接专题培训班,创新开展渝川蓉联合环境执法大讲堂,累计培训近万人次;对全市各区(县)实施全覆盖稽查,对全市行政执法案卷实施全覆盖评查。
二是健全多跨协同的执法工作机制,一体推进重点专项执法检查,在“训战一体”中促进执法和练兵成效双提升。加强部门衔接,连续5年组织“两打”专项行动;连续3年开展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专项整治,全面启动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专项整治;聚焦自然保护地执法领域,开展交叉执法技能比武。加强区域联动,连续5年组织川渝联合执法,选派精兵强将赴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等地区参与国家监督帮扶,联动实施成渝地区专项监督帮扶。
三是加强执法系统建设,完善数字生态环保体系,为执法练兵活动提供科技助力。以数字重庆建设和“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为契机,体系化推动执法队伍、执法事项、执法监管、执法监督、执法平台“大综合一体化”。系统重塑数字生态环保体系,迭代完善生态环境执法应用场景,全面入驻“执法+监督”应用,打通与“巴渝治水”、“巴渝治气”、“巴渝治废”信息共享互通渠道,归集感知点位1.5万余个、数据100余亿条,完成826家企业自动监控联网,构建“人防+智防”融合的执法监管方式,数据即时有效传输率全国第1,补全有效传输率全国第5,九龙坡区成为全国唯一执法机构规范化和智慧执法“双试点”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