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试点建成“浙里环评”应用场景 着力破解环评高效服务经济发展问题

2024-04-28

环境影响评价和排污许可制度是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两项重要基础制度,也是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创业中的重要行政许可事项。环评与排污许可领域营商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投资主体活力、影响经济发展成色。为贯彻落实省委三个“一号工程”和省政府“十项重大工程”决策部署,强化环评排污许可服务保障,湖州试点建成“浙里环评”应用场景,通过数字赋能,着力解决环境准入中的跨部门数据信息获取不对称、企业环境准入研判不便捷、项目生态环保管理碎片化、企业自主选择环评中介机构难等痛点难点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环境准入工作在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和奋进“两个先行”进程中的作用。

建设“环境准入一键查”子场景,智能研判给予企业项目准入便捷

打通部门间数据共享,整合“三线一单”、国土空间及产业等各类规划、环境敏感区敏感点等要素,接入数据表单40多张,归集数据350余万条,科学预判企业环保手续办理需求和环保建议,使企业自主尽早掌握项目落地环境可行性,已完成项目研判10.5万多个,为招商部门、企业提供科学便捷的研判服务。

建设“中介管理一目览”子场景,规范市场给予企业中介选择便捷

通过数字化场景科学客观地量化展示环评中介单位的服务能力、擅长的环评领域、信用状况等信息,引导项目业主通过场景显示结果择优选择环评机构。目前,已将全省从业的276家环评单位和2449位环评工程师建立了数字档案,对服务能力和质效进行实时排序、透明公开,方便用户择优选择的同时,也提升管理部门廉政风险防范能力。

建设“项目环评一站服”子场景,优化管理给予企业项目服务便捷

强化环评保障,环评进展实时调度、跟踪服务,指导协助企业进一步优化、论证和落实环保措施。充分享受豁免、简化等改革措施,为企业提供高效服务的同时,帮助企业降本减负。2023年,全市265个项目实施降级管理,“多评合一”项目5个,“打捆审批”项目91个,“两证联办”项目62个,受益企业761家,企业环评编制费用节省50%以上,治污设施成本节省约800万元。环评报告书从委托编制到出具批文平均总时长从80天降低至37.4天,环评审批办理时效从法定时间的60天压缩到1.2天。

建设“排污许可一证管”子场景,预警提醒给予企业防范违法便捷

通过系统自动研判,自动预警提醒企业及时办理排污许可等环保手续,防范企业发生“无证排污”等违法行为。实时跟进企业持证排污、按证排污以及环境管理等各项进展,针对企业排污许可证到期延续、企业治污设施运行等进行菜单式巡查,推动差异化精准监管服务。目前,已推送预警提醒13.4万多条,纠正违法行为1300余件。

经验启示

场景围绕环境准入把关和惠企便民两大目标,通过构建四大场景功能,以数字化改革思维推动环评排污许可业务重塑:

一是集成惠企政策。统筹近年来环评领域开展的“区域环评+环境标准”简化审批、零土地技改承诺备案、小微企业环评打捆审批、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两证联办”和“多评合一”等惠企准入改革政策,主动落实各项惠企措施,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二是创新体制机制。重塑线上线下联动机制,建立项目环评数字化档案,将环评与排污许可衔接延伸,强化企业从环境准入的前期服务到持证排污的全过程线上管理,优化重大项目和优质项目服务,建立起“服务优先、服管融合”的政企互动新模式;

三是重塑业务流程。多跨联动、打破信息孤岛,围绕环境准入研判、环评审批、排污许可等项目准入核心业务,在集成环评政策查询、项目准入智能研判的基础上,实现一站式服务;

四是提升助企效能。将“三线一单”分区管控等生态环境准入要求数字化,实现企业建设项目准入“一键”研判,使审批时间大幅缩减,达到惠企便民的优质服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