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生态环境大脑”等4个案例荣获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生态文明优秀案例

2023-05-12

浙江省“生态环境大脑”和“蓝色循环”海洋污染物数字化治理、宁波市的以数字孪生为底座的入河排口精细化管理、杭州市余杭区的“余杭碳眼”数字赋能全路径减污降碳等4个项目荣获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生态文明优秀案例,获奖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共30个),也是唯一省市县三级获奖全满贯的省份。

4月27至28日,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举办,本届峰会以“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以宣传贯彻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为主线,集中展示数字中国建设最新成果,分享发展经验,以数字中国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峰会期间发布了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等11个方面的数字化最新成果和优秀实践案例。

一、浙江省“生态环境大脑”

去年以来,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把数字化改革作为提升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根本出路和关键一招,依托全国生态环境数字化改革试点省建设,构建了“平台+大脑+应用”的整体架构,在全国率先开发了生态环境大脑,形成美丽浙江建设的数据底座、能力中心和协同中枢,助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打造生态文明高地。

一是建数仓,全归集,打造生态环境数据底座。“生态环境大脑”建设了全省统一的生态环境数据仓,构建“天地空人一体”的实时态势感知体系,集成大气环境感知点位1737个、水环境感知点位2194个、重点排污单位在线监控3609家,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大脑”横向打通各单位系统,纵向贯通省-市-县三级,全量归集168亿条生态环境部回流、省级厅局共享和本系统数据,在全省建立48万家企业的统一固定污染源库,同时为149个单位197个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支持,接口调用次数4681万次,形成支撑全省生态环境工作的数据底座,让不同业务间建起数据桥梁。

二是集能力,增智慧,构建整体智治能力中心。建设“大脑”组件中心和智能中心,已开发归集组件44个、算法35个、模型9个,开发上线“精准治气”“精准治水”等9个智能模块21个智控单元“大脑”产品,打造了大气预测预报、污染热点网格筛查、固体废物风险预警等实用模块,实现3×3公里的网格颗粒度污染溯源,空气质量预测时长增至7—10天,设区市空气质量预报准确率提升至90%,有效支撑重点应用提升风险识别、决策赋能、战略管理等智能化水平。

三是构门户,促变革,形成美丽浙江协同中枢。发挥大脑中枢底座作用,打造全省统一的“美丽浙江”综合集成应用,打通全省生态环境账户体系,一体集成“无废城市在线”等省级12个重点场景应用和千岛湖“秀水卫士”等31个地方特色应用,形成全省的统一总门户,全面实现“一体集成、一端入口、一屏掌控”,全省贯通使用,全面提升美丽浙江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二、“蓝色循环”海洋污染物数字化治理应用

针对海洋污染物治理难题,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台州市人民政府组织推动,在台州市先行开展试点,建设以“海洋云仓”等物联装备为核心的立体收集体系,通过物联网、区块链及数字孪生技术打造“1+3+N”海洋污染治理与产业服务一体化平台,构建“海上污染物收集-陆地高值利用-国际碳交易增值”的循环治理体系,形成政府引领、企业主导、产业协同、群众共富的可持续治理模式。

三、以数字孪生为底座的入河排口精细化管理应用

宁波市生态环境局以数字孪生为底座,开展“五基”协同现代化监测技术为基础的入河排口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实现了对入河排口的精细化、智能化、实时化、常态化监管,不断推动排污口管理工作制度重塑、流程再造、机制联动,大力推进入河排污口环境智能管控与精准决策水平不断向深向广发展,有效形成了入河排污口流域统筹协同治理新格局。

四、“余杭碳眼”数字赋能全路径减污降碳应用

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余杭分局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行动,建设“余杭碳眼”减污降碳协同管理应用,重点打造“碳普查、碳分析、碳管理、碳服务”等场景,从而实现污染物及碳排放情况动态监测、科学评估、协同管理,促进形成减污降碳与科技、金融、咨询等专业服务连通联动的管理服务体系,助推全域绿色低碳转型,打造“双碳革新”生态共富新模式。

下一步,浙江省将认真贯彻落实数字中国建设要求,持续深化全国生态环境数字化试点省建设,加力推进实施整体智治集成改革提升工程,建强“生态环境大脑”和场景应用,助力打造现代环境治理高地,努力为全国构建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管理数字化体系探路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