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三线一单”空间管控系统织就“生态绿网”

2021-06-16

一、案例名称

案例名称:厦门市“三线一单”空间管控系统织就“生态绿网”

应用领域:“一张蓝图”统筹生态环境空间管控

应用层级:市级

应用地点:福建省厦门市

二、案例应用情况

(一)情况介绍

厦门市生态环境局作为厦门市“多规合一”改革的重要组成部门,牢固把握“三线一单”改善环境质量的核心要义,主动与发改、国土、规划、市政、水利等部门进行对接,主动将《厦门市环境功能区划》、《厦门市生态功能区划》和《饮用水源环境保护规划》等环境空间管控要求及所有规划环评要求8个环保专题全部纳入“多规合一”平台,“一张蓝图”构建生态环境保护辅助决策体系,全程参与厦门市涉及生态环境空间准入的建设项目策划、生成研判,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行使生态环境准入“一票否决”。自2014年以来,厦门市生态环境部门参与了超过13700个建设项目的前期准入研判和服务,“一票否决”建设项目12个,既守住了生态环境保护红线,更为建设项目的落地发展提供生态环境要素支撑。

(二)工作路径

1、“三线一单”引领导航,共建共享“一张蓝图”。厦门市牢固把握“三线一单”改善环境质量的核心要义,系统分析国土空间的资源环境属性,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支撑作用,与厦门市“多规合一”改革成果深度融合,结合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现主体功能区战略和“三线一单”确定的生态环境各类空间管控要素精准落地,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蓝图”。“三线一单”生态管控系统在“多规合一”系统基础上进行外延和拓展,形成具备一张覆盖全域、属性完备的区域空间生态环境基础底图、一套分区分级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和一个服务于政府与部门的成果数据共享平台,为生态环境保护关口前移提供了政策工具。

2、“一张清单”要素索引,管控要求“一图尽览”。厦门市深入梳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的环境管控要求,率先发布出台《厦门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涵盖全市陆域、海域、产业、招商引资重点产业以及重点发展产业外其他产业生态环境准入条件清单。横向市域范围全覆盖,全市划分48个管控单元,207条生态准入清单,纵向对国民经济行业进行全分类梳理,制定47个行业标准,细化173个行业管控要求,并以管控单元为骨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厦门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数字化管理,管控要求“一图尽览”。

3、管控成果落地拓展,智慧环评“一表领航”。通过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空间管控,明晰我市生态空间的脆弱点、薄弱处,有针对性地加以防护和保护,明确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准入、限制和禁止的环境要求,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战略参谋。制定重点发展产业(招商引资重点)生态环境准入清单,通过梳理全市重点产业项目可落地的生态空间,和现有生态空间鼓励引进的产业形态,双向为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提供生态“导航”。任何一个行业可以都可以通过《厦门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确定适合落地的区域和建设要求,厦门的任何一点国土空间,也可以通过《厦门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明确适宜准入的产业和具体管控要求,发挥《厦门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绿色发展“领航员”、污染防治攻坚“作战图”的作用,推动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一盘棋”的格局。

三、案例应用效果

“三线一单”生态空间管控系统依托全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为区域开发、资源利用、空间规划、产业布局、项目准入提供了更高效的服务水平和更科学的决策基础,实现生态环境准入智能研判,环评文件智能审批,掌握全市生态环境空间容量,生态环境空间精准管控,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管控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提升,对标国际一流优化营商环境,为助力高质量绿色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一是打造生态环境空间管控新格局。通过对接实现多部门图层共享,融合“三线一单”建设成果,集成了188个图层、48个管控单元、207个准入清单全要素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空间体系,形成多部门协同管控格局,强化源头预防和环境准入管控机制。为环境准入研判提供精准的应用服务,开发建设招商引资专题,发挥生态环境准入导引作用,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在合理的空间落地,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同并进。

二是构建全链条管理数据新模式。归集了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形成一站式的创新管理模式,解决建设项目全过程数据分散、统筹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实现全流程闭环,有效服务于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同时将二污普、项目环评、环保验收、排污许可证17638条数据全部梳理汇集,为环评与总量控制提供精准数据,有效强化源头精细化管控。

三是智能管控营商环境新体验。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生态环境管控要求数字化落地,公众只需输入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确定建设项目地点即可自动进行多要素叠图分析,识别项目准入结论,提供自助式的选址和项目建设决策参考,“一图一表”就可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空间的管控和监管,生态空间点、线、面交织构成一张生态绿网,构建智能高效的生态环境准入管理体系,为厦门市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贡献力量。

四、案例应用启示

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新时代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厦门市通过落实“三线一单”管控机制,搭建生态环境空间管控系统对市域范围生态环境进行综合管控,最大限度的发挥生态环境空间的资源承载力,最大力度的守护生态环境保护底线,为构建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做贡献。

一是要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支撑作用,做好各类环境保护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融合衔接。

二是要夯实生态环境空间管控系统数据基础,除了生态环境管理方面自身的数据支撑外,还要富集城市建设、能源部局、交通规划、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矢量数据,形成综合立体的管控体系。

三是要注重服务生态环境管理,“三线一单”的落地实施既要发挥起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的协调作用,还要服务于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事中事后监管,通过不断完善的前期基础工作,为后续的生态环境“放管服”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文章摘自-中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