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看、网上管、地上用,桐乡立体环境监管变“治”理为“智”理

2021-04-12

重点流域水质是否达标,施工工地是否采取了环保措施,企业实时排放是否符合要求……足不出户,鼠标一点,便可了解相关情况。

近年来,浙江省嘉兴桐乡市全面推进“点、线、面”生态环境治理数字化转型,搭建集“智慧环保”工程、“智慧环保·桐乡市排污许可证证后执法监管系统”、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监控平台、卫星遥感“天眼”环境模块于一体的“数字环保”工程,编织全覆盖、全信息、多时相、多元化的“天、地、空”立体环境监管网络,实现生态环境从“治”理到“智”理的转变。

“智慧环保”工程,发挥“牵一发动全身”优势

桐乡,以其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乌镇为人们所熟知。2018年,桐乡启动“互联网+智慧环保”项目,拉开了全市“数字环保”建设的序幕。

“平台整合了环境监测、项目审批、环境管理、排污许可、综合执法等信息,实现对水气自动监测站、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监控平台,以及固废产生、运输、易倾倒风险点等数据和视频的综合集成,打造水、气环境质量一张图、污染源分布自动监测一张图、污染源视频监控一张图,对污染物从产生到输送、处理、排放,形成地图指示。”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桐乡分局局长姚伟平介绍说。

以固废为例,记者随机抽取点击了当天申报的某印染公司,大屏幕上即刻跳出这家公司印染污泥产生量、接收量、运输车辆车牌号码和行驶轨迹,运输车驾驶室和运载室的实时画面也一清二楚。固废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都被智慧环保平台全过程动态跟踪监控。

然而,环境监管工作点多、面广、线长,面对相对薄弱的生态环境执法力量,如何做到监管不缺位?

在智慧环保平台“一源一档”模块内,环评、排污许可证、在线监控、行政处罚、证后监管、信息公开……全市3.52万余家污染源排放企业信息一览无余。点开任意一家企业,其基本台账、督办反馈、项目审批、自动监测、门禁视频等内容便呈现在眼前。

证后执法监管,压实“三必须”主体责任

让全市环保实时数据能监控、能共享,这仅仅是桐乡“数字环保”创新与探索的一隅。作为浙江省“排污许可证证后执法监管改革”唯一试点县市,桐乡于去年11月正式发布“智慧环保·桐乡市排污许可证证后执法监管系统”,在全省率先进入数字化、智能化证后监管时代。

“系统以完善发现问题、构建多元主体责任、打造长效服务等机制为重点,建立闭环执法体系、企业生态码评价体系和区域环境风险指数评价体系,落实企业自查、属地巡查、执法监管‘三级巡查’管控,从而压实‘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主体责任。”姚伟平介绍。

每天,系统不仅将全市11个镇(街道)351家排污许可发证企业的污染源“盯在眼里”,还通过智能预警巡检“诊断”企业潜在污染病灶,实现固定污染源信息收集、数据分析、预警派单、及时处置、精准执法的全过程监管。根据企业环境管理水平,系统生成绿、蓝、黄、橙、红“五色生态码”,综合运用于执法监管、处罚裁量、资金补助等方面。

“截至目前,系统已发出有效预警信息6.63万余条,帮助125家企业避免了环境问题发生。在生态码评价体系的分级精准管控下,企业治污的主动性有效提升,已完成自巡查71250项,完成率达96%。”桐乡分局水气管理科副科长黄小华说。

“天眼”全域守护,织密数字化监管网络

如今,数字化变革带来的“智慧因子”,已经渗透桐乡环境治理的方方面面。

“地点:东方路革新小区空气微站,污染物:PM10浓度超标……”不久前,桐乡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监控平台发出报警,巡查人员赶到现场后,发现离站点约50米处的一家饭店在施工过程中,将装修材料沙子和水泥裸露在地面,搅拌和大风引起扬尘。不到一个小时,属地梧桐街道办事处就反馈处置结果:饭店已对堆放的沙子进行了洒水,并将裸露的水泥搬到室内。

高效快速处置,源于桐乡市构建的环境空气立体监测体系。

“除了平台全闭环留痕数字化处理外,桐乡市还建成83套微型空气质量传感监测站、3个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站、12个乡镇空气站、1个重点园区特征因子站、1个主要物流通道站、1个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相应数据集成到数字环保主平台,实现污染源‘线上’监控、研判和预警。”桐乡分局水气管理科科长钟根强介绍。

如何全面掌握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布下精准治气的“天罗地网”?在桐乡60万米的高空,还有一双“天眼”——卫星遥感正在全域扫描,捕捉大气污染过程和源头,分析污染走势,定期形成重点污染区域监测专题图、大气污染气团轨迹分析和空气质量综合评价与空气质量预测,为精准管控提供科学指导。

“我们将桐乡全域划分为1000个网格,遥感数据分析可自动对全域网格数据进行排名,精准定位到污染物浓度最高的地区。近期数据显示,大麻镇、洲泉镇、屠甸镇和海宁交界处颗粒物浓度偏高,我们已通知属地加强巡查监管。”钟根强说。

“天上看、网上管、地上用”的监管体系,正在将美丽桐乡的底色擦得更加鲜亮。2020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4%,创历史新高,PM2.5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改善程度创历史最好;10个市控断面Ⅲ类水占比连续两年达到100%,运河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首次达到100%;环境信访量同比下降15.5%,生态环境满意度全省同比提升12位。

“下一步,将深化‘数字环保’在环境监测、环境执法、环境风险防控、生态修复等工作中的深入应用,持续迭代升级,与嘉兴市、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协同管理应用系统无缝对接。”姚伟平表示。

文章摘自-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