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创新“锚点工作法”新模式,驱动生态环境执法数智化转型

2025-08-25

在生态环境执法领域,如何实现精准、高效、规范的执法始终是求索的方向。2025年,陕西省生态环境部门与深圳博沃联合创新,通过对执法业务进行深度剖析,打造出 “锚点”监管体系。以排污许可证“产治排”设施坐标为锚点,在企业内部各锚点之间实现亚米级精准定位导航,将锚点为代表的物理实体进行信息化建模,构建以锚点为支撑的精细化数字空间模型,将移动执法系统升级为多要素、可视化利器。

精准创建企业模型,构建可视化生命体

传统生态环境执法长期面临数据不可读、数据不可见、数据不可互操作等痛点,导致执法效率低下、精准度不足。陕西省生态环境执法总队以排污许可证中“产治排”设施的地理坐标为锚点,同步对产治排设施进行精细化建模,构建覆盖厂区、生产线、产治污设施的三层空间模型。截至2025年7月中旬,工作人员累计行程55000余公里,足迹遍布全省9个城市,深入1400余家重点企业,创建锚点模型实体25900余个,以点连线,以线构面,将以往排污许可证文字内容和执法人员日常工作经验对企业的描述,转化为全省信息系统中标准、规范、一致、可视、可读、可互操作的数字化模型实体对象,将“对象精准” 落到实处。

精细锚点精准执法,三端双擎定点穿透

陕西省生态环境执法总队还积极构建出“移动执法系统+物联装备系统+优营通企业端”三端协同体系,推动执法规范化与透明化。事前执法人员通过“扫码入企”亮明身份,企业扫码后即可获取由各级重点工作任务拆解而来的检查依据、检查内容及流程,减少沟通成本。事中依托“锚点”体系,导航定位至已提前规划的目标点位(如废气排放口),同步调阅在线监测数据及历史告警记录,结合移动执法终端的标准化检查模块,实现检查过程规范记录。同时,移动执法系统支持与物联装备系统的数据联动,执法人员可实时上传现场监测数据至监管平台,对监测数据造假行为形成“证据链锁定”。事后执法系统将检查记录、监测数据、执法影像等自动上传,形成不可篡改的执法过程全时空电子档案,并将检查结果发送至优营通,企业通过优营通可实时查询检查文书及整改要求,推动问题闭环管理。